佛学大辞典

诃利帝母

即鬼子母神也。毗奈耶杂事三十一曰:“往昔王舍城中有独觉佛出世,为设大会,有五百人各饰身共诣芳园,途中遇怀妊牧牛女持酪浆来,劝同赴园。女喜之舞蹈,遂堕胎儿。诸人等舍之赴园内,女独止而懊恼,便以酪浆买五百庵没罗果,见独觉佛来女傍,顶礼而供养之,发一恶愿曰:我欲来世,生王舍城中尽食人子。由此恶愿,舍彼身后,生为王舍城娑多药叉长女,与健陀罗国半叉罗药叉长子半支迦药叉婚,生五百儿,恃其豪强日日食王舍城男女。佛以方便隐鬼女一子。鬼女悲叹求之,知在佛边。佛曰:汝有五百子,尚怜一子,况余人但有一二耶?乃教化之授五戒,为邬波斯迦。鬼女曰:今后无儿可食者。佛曰:勿忧,于我声闻弟子每食次呼汝及儿名,皆使饱食,汝于我法中勤心拥护伽蓝及僧尼。鬼女及儿皆欢喜。”寄归传一曰:“西方诸寺,每于门屋处,或在食厨边,塑画母形,抱一儿子,于其膝下,或五或三,以表其像。每日于前,盛陈供食。其母即是四天王众,大丰势力。其有疾病无儿息者,飨食荐之,咸皆遂愿。”

推荐佛学大辞典
条目 解释 详细
受所引色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。【参见: 法处所摄色】 详细>>
受戒入位 受佛戒,则入佛菩萨之法位也。 详细>>
受戒 戒者五八十具之别,随而受之者,各有其仪式作法,【参见: 戒... 详细>>
受想行识 五蕴中之四蕴也,此四蕴皆为心法,故称曰非色之四蕴。 详细>>
受想 五蕴中之受蕴与想蕴也。【参见: 五蕴】 详细>>
受岁 比丘夏居竟,增一法[月*葛],谓之受岁。 详细>>
受喜 十六特胜之一。【参见: 十六特胜】 详细>>
受别 【参见: 受记】 详细>>
受决 同受记。谓受决定之记别也。 详细>>
受具 谓比丘比丘尼之受具足戒也。行事钞上三之一曰:“十僧受具。” 详细>>